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录 | ENGLISH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洛阳工学院1956年成立最早的机械系发展而成。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拥有“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金属材料工程”2个本科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入选河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院现有中原学者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省特聘教授2人,教授35人,副教授4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7人,博士、硕士占教师95%;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省部级专家、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创新人才和学术骨干21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58人。

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学院拥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金属材料成形基础》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以及《机械工程材料学》河南省精品课程和《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有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培训基地和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AMHTE)培训基地。国内外多家著名企业在学院设立专项奖学金。

学院是河南省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优势单位。建有13个部省级科研教学平台、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摩擦学与材料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摩擦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属共性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材料摩擦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温难熔金属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工程材料成形与加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材料损伤与摩擦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和河南省高等学校大型铸锻件成形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学院拥有的实验室面积约25000m2,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拥有完备的材料制备、性能检测和结构分析成套设备,全面对本科生教学实验和科技实践开放。拥有材料干摩擦学、先进抗磨材料关键技术、大型铸件材料及制造技术、新型有色金属材料和先进连接技术5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76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65项、国家发明专利80项,在一些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学院一贯重视人才培养,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积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机械行业和中原地区有较大影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卓越)本专业是以成型技术为手段、以材料为加工对象、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措施、以实现产品制造为目的的工科专业,是一个材料科学与机械、电子、计算机应用和控制技术等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本专业具有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学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机械工程设计、先进材料成形技术、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掌握材料加工成形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机械产品及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新材料制备与加工、先进成形加工技术与设备、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分析及控制等专业知识的卓越工程师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其能够从事各种产品的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专业特色:本学科平台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教学与科研条件完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体系完备。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具备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专业外语、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技术、材料成形原理、现代成型测试技术、精密成型、材料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先进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各种成形工艺技术和成型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机械、电子、汽车、船舶、通讯、航空航天、能源等行业从事相关产品的成形工艺设计、模具设计与装备制造、产品质量和性能控制、新产品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等工作。

学生发展前景:本专业应届毕业生除部分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外,其余大部分毕业生实现一次性就业,还有部分毕业生出国深造。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专业是以成型技术为手段、以材料为加工对象、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措施、以实现产品制造为目的的工科专业,是一个材料科学与机械、电子、计算机应用和控制技术等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本专业具有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学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机械工程设计、先进材料成形技术、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掌握材料加工成形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机械产品及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新材料制备与加工、先进成形加工技术与设备、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分析及控制等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其能够从事各种产品的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专业特色:本学科平台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教学与科研条件完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并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体系完备。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具备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技术、材料成形原理、现代成型测试技术、精密成型、材料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先进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各种成形工艺技术和成型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机械、电子、汽车、船舶、通讯、航空航天、能源等行业从事相关产品的成形工艺设计、模具设计与装备制造、产品质量和性能控制、新产品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等工作。

学生发展前景:本专业应届毕业生除部分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外,其余大部分毕业生实现一次性就业,还有部分毕业生出国深造。

金属材料工程(卓越)本专业为我校历史最悠久的本科专业之一,现为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是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的基础上于1998年根据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整合的。专业于1959年7月设立,开始时招收5年制本科,着重热处理工艺和设备方面的学习,现学制4年,着重金属材料研究开发、新材料设计与制造、金属热处理工艺和设备等方面。本专业于1983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招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校最早取得硕士点的学科之一。1995年开始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为博士点授权专业。1994年被评为原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1994年-2014年连续6届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学生在校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主要专业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加工基础、金属材料学、金属材料性能、金属热处理、表面工程学、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微观分析、计算机综合训练等,部分课程与企业联合授课。同时还要在企业内参加企业岗位实践—企业职业素养实训、现场操作与管理,生产实习、企业认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工程)训练,参与生产单位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调度、劳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企业职业素养的实训能使学生就业后很快熟悉企业的规范,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学生毕业后具有从事金属材料(钢铁、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等)设计、研究、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以及机械设计及其制造相关领域工作的卓越工程师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汽车、拖拉机、矿山机械等装备制造企业,钢铁企业、铝、铜、镁加工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等从事材料研发、热处理工艺设计、零件性能检测、生产技术及组织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机械产品和装备设计和加工制造等行业工作。

金属材料工程 本专业河南科技大学历史最悠久的本科专业之一,现为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是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的基础上于1998年根据教育部新的本科专业目录整合而成。专业于1959年7月设立,开始时招收5年制本科,着重热处理工艺和设备方面的学习,现学制4年,着重金属材料研究开发、新材料设计与制造、金属热处理工艺和设备、表面工程技术和装备等方面。本专业于1983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招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校最早取得硕士点的学科之一。1995年开始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为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专业。1994年被评为原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1994年-2014年连续6届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设有金属材料工程与表面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在校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主要专业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表面工程学、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加工基础、金属材料学、金属材料性能、金属热处理、腐蚀与防护、耐蚀材料及应用、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微观分析、计算机综合训练等。同时还要参加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综合训练、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工程)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理论,具有从事金属材料(钢铁、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等)设计、研究、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表面工程(腐蚀与防护、电镀与化学镀、摩擦磨损等)领域设计、研究、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以及机械设计及其制造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汽车、拖拉机、矿山机械等生产企业钢铁企业、铝、铜、镁加工等及有色金属加工行业等从事材料研发、热处理工艺设计、零件性能检测、生产技术及组织管理工作,或者到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从事教学、研究开发工作,也可从事机械产品和装备设计和加工制造等行业工作。

冶金工程 本专业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河南省唯一本科层次的冶金专业,是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科技大学特色专业,具有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授权专业招收博士生。学生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主要专业课程有传递过程原理、冶金工程概论、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冶金反应工程学、钢铁冶金学、轻金属冶金学、重金属冶金学、冶金设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冶金专业课程设计、冶金工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组成。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冶金工程基础知识,掌握冶金工程领域工艺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卓越)本专业现为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具有两个二级学科材料学和材料物理化学的硕士授予权。材料学现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学生在校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主要专业课程有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硅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工艺、功能陶瓷、先进电池材料、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耐火材料与工艺等,部分课程与企业联合授课。同时还要在企业内参加企业岗位实践—企业职业素养实训、现场操作与管理,生产实习、企业认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工程)训练,参与生产单位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调度等方面的工作,企业职业素养的实训能使学生就业后很快熟悉企业的规范,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学生毕业后具备从事水泥、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等硅酸盐材料,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先进电池材料,以及电介质陶瓷和敏感陶瓷等电子陶瓷材料相关领域设计、研究、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以及机械设计及其制造相关领域工作的卓越工程师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行业,耐火材料等冶金行业,先进电池材料和电子陶瓷材料等新型材料领域有关的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厂矿企业从事教学、研究、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本专业现为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具有两个二级学科材料学和材料物理化学的硕士授予权。材料学现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本专业设有“硅酸盐材料”与“光伏材料和电子陶瓷”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在校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主要专业课程有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硅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工艺、功能陶瓷、先进电池材料、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耐火材料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水泥工艺学、玻璃工艺学、先进陶瓷工艺学等。同时还要参加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综合训练、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工程)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理论,培养具备从事水泥、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等硅酸盐材料,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先进电池材料,以及电容器陶瓷、微波介质陶瓷、压电陶瓷、敏感陶瓷等电子陶瓷材料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水泥、玻璃和建筑陶瓷等建筑材料行业,耐火材料等冶金行业,先进电池材料和电子陶瓷等电子行业领域有关的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厂矿企业从事教学、研究、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Copyright ? 2010-2013 28365-365体育备用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63号 电话:0379-64231269(学院办公室)/0379-64231847(院团委学工办)
Office Email:clxya@mail.haust.edu.cn 邮编:471003